植髮手術的先天限制,還是在於後腦杓取髮來源的髮量是否足夠;畢竟植髮是取自己的頭髮來重新分配,即取有餘補不足、乾坤大挪移一番。 而手術後取髮處的後腦杓長長的疤痕,雖然可以用頭髮掩蓋,但是仍然有些許的不適,例如麻痺感等等。 所以“毛囊單位摘取術”的優點剛好可以解決植髮手術所面臨的一些問題。
以最小孔徑(0.8~0.9mm)的「平口鑽取器(flat punch)」鑽取毛囊,一來可減少點狀疤痕,也可以避免周圍的毛囊組織受傷。 FUE 植髮必須考慮求診者的頭髮特質,西方人有很濃密的頭髮和毛囊較短容易拔出,適合 FUE ,卻未必適用於東方人。
另外有些診所會說FUE手鑽會比ARTAS植髮機器人好,這也是種話術。 事實上,很多這種診所都是因為自己「手術量太小,買不起ARTAS的說詞」。 只有宣傳自己能做的,貶抑其他所有手術術式,其實是技術跟設備不專業的表現。 也有些診所會打著很少量的根數,收很低的費用,但這樣做下去,在外觀的改善很有限,對患者來說只會造成需要二次植髮的問題。
由於 2018 年爆發的 COVID-19 大流行,鬍鬚移植市場的擴張速度顯著放緩。 2020 年的鎖定限制和大多數業務運營的關閉導致失業率大幅上升,這嚴重阻礙了客戶的購買。 此外,由於封鎖限制和對感染病毒的擔憂,大多數原定於 2020 年進行的鬍鬚移植手術已被取消。 大約植髮術後的2周內,移植的毛囊也會開始長頭髮,多數的患者可在此時提前感受到植髮完7成左右的狀態,但這狀態會在植髮術後2周後陸續脫落,植髮與植鬢角的毛囊開始進入休止期,直到術後4個月開始慢慢的甦醒。
如果是家族病史很嚴重的患者,通常醫師會建議先使用藥物半年到一年左右的時間,不必急著植髮。 如果使用口服及外用藥物可以達到控制或改善的效果,那麼植髮就會是不錯的選項,代表患者相對有機會維持植髮的戰果。 相反地, 玻尿酸 。 因為對藥物反應差的患者,在植髮術後除了接受植髮的區域不太會繼續掉以外,其他部位仍可能會持續落髮,這未必是患者要的結果。 醫師會根據藥物的反應決定植髮的根數、範圍的規劃,並且同時評估是否可能需要二次植髮手術。 (4-6個毛囊)與小單位(micro-graft&mini-graft)相結合的移植技術 適應症:3期以上的脫髮、頭髮嚴重稀少及部分頭部瘢痕缺發。
在後枕部需切除的部位上進行局部麻醉後,為了不使毛囊受損小心地切除。 此過程,毛囊受損就會影響生成率,所以需要熟練的技術。 把移植的毛囊與頭皮一起割下來後在手術室進行縫合。 雖然有利用鐵經線,進行縫合的方法,但韓國人與西方人不同,易產生疤痕,所以即使所需時間長,也要用手術用的線進行縫合為好。 IPS的Follicular Unit Transplant 高束數植髮技術,也稱作 STRIP。
但這個技術其實在歐洲國家很常見,相對於那個標榜內視鏡手術的醫學中心,傷口疤痕長度約2-3公分,而且全身麻醉,需住院,術後還不能下床走路。 我們的手術傷口只有針孔大小(0.1或0.2公分),手術時間約1小時,局部麻醉,術後可以走路且不影響工作,我想就靜脈手術來說,我這個小診所還比許多醫學中心進步。 隨著全球技術的進步,市場上的許多行業都在經歷重大的技術整合。 鬍鬚移植技術的進步在加速對這些手術的需求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。
另外值得一提的是,無論是外用還是口服藥物,對頭頂落髮的改善效果都比較顯著,相對地,前額的落髮改善程度會比較差。 患者如果在 25 歲前就已經大量落髮,通常伴隨著強烈的雄性禿家族遺傳史。 醫師會問患者的父親、爺爺、外公、舅舅這些人的頭髮狀況,了解患者是否有很強的家族病史。